从他和英国公收到小辈们被抓进宗人府的消息,进宫求见长平帝却没见到人的时候,他就知道被关进宗人府的小辈们,进府容易出府难。
若是能早点看透长平帝,当年就不该支持长平帝登基。
哪怕是被蒋家完全掌控的黎王登上皇位,也不会像长平帝这样让世家难受。
可惜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如今的长平帝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只能指望莫岣和孝顺名声才能稳住皇位的天真皇子。他是掌握军权,逐渐收拢政权,让已经显现颓势的虞朝重新焕发生机的长平帝。
让崔太师后悔的事,岂止这一桩?
若是能有反悔的机会,他必然不会将这个机会浪费在长平帝身上。
毕竟虞朝焕发生机,并非错事。
最大的错事是虞朝焕发生机,他作为当朝太师和崔氏家主,却被逼的走上悬崖间的藤条,只要有半步没有走稳,就会坠入万丈深渊。
崔太师双手捧着茶盏无意识的转动,眼中的光越来越涣散。
如果真的有重新选择的机会,他要将这个机会用在哪里?
乾元朝时,因为不堪乾元帝的打压,接受前朝明王的橄榄枝,参与猎山之变?
谁能想象的到,乾元帝以仿佛要将世家彻底斩草除根的姿态,大刀阔斧的打压世家,闹得世家人心惶惶。竟然是近百年来,虞朝帝王对世家打击最轻的一次。
直到猎山之变发生后,乾元帝才让世家知道,什么是血流成河。
可惜当年他还没记事,就算是能重新选择,也无法说服祖父和父亲改变主意。
此事暂时不提,下一件错事。
乾元帝的元王登基后,为了搅乱虞朝,故意在仅剩的两名皇子之间挑拨,害的建兴帝险些被宗室除名?
想到这里,崔太师苍老的眼睛中闪过淡淡的惆怅。
当年他刚开始读书,即使是嫡长孙,也没办法撼动祖父和父亲的决定。
如果当年能够在建兴帝就藩的过程中,成功刺杀建兴帝,说不定就不会有今日的烦心事。
元王驾崩后,皇位也许会落在清河郡王那支或信阳郡王那支,也有可能双方争的不可开交,虎视眈眈的前朝明王渔翁得利,顺势推翻气数已尽的虞朝,成功复国。
可惜,安国大长公主用乾元帝专门托付给她的底牌死保建兴帝,元王也让极亲近这个兄长,即使碍于不仅没办法掌控,反而试图操控他的朝堂,不得不将兄长遣去苦寒之地就藩,元王也将仅有的权力运用到极致,竭尽所能保全建兴帝。
如今想来,即使有后悔的机会,他也只能左右建兴朝时发生的事。
但在那个时候,已经来不及再改变什么。
只要前朝余孽以崔氏曾经与他们合作时留下的把柄威胁他,他仍旧会答应明王,扶持纨绔废物似的焱光帝登上皇位。